吉林省吉林市投资3亿建客运站,因为地理位置较偏远,也没有公交线路等配套设施,导致乘客和车辆均不愿前往,目前仅有几趟省外车辆仍在运行,一天只有零零星星几十个班次。而当地将另投10亿新建客运站。
城市客运站乃公共基础设施,选择迁址地点时必须考量两个方面,一是最大限度地方便民众出行之需,亦即靠近城市中心地带;二是与之相配套的市政设施必须齐全,这就是公交运行线路跟进到位,只有线路优化了,民众才会主动配合政府的工作。
然而,吉林市的做法很古怪,由于新建的客运站地理位置偏远,加之后续补救措施乏力,直接造成客运站人气不足,形同摆设,一言以蔽之,当初投资的3个亿更像是打了水漂。
政府花费3亿元建一座客运站,是当地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形象工程,按理说事先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科学论证,有征求民意的必要程序,但是这些前置必要条件似乎被忽略了、被淡化了,不然怎么就不受市民待见呢?又怎能让民众产生幸福感呢?
客运站受到冷落,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这是头脑发热造成的,属于典型的决策失误,因此当下最要紧的就是展开责任倒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不作为之责。奇怪的是,吉林市公建上的疮疤尚未医好,却又忘了疼,又要大兴土木,兴建新的客运站,这次更是大手笔,动辄就是10亿元,这分明是拿国家财政的钱不心疼,是典型的败家子作风。
3亿元建造的客运站究竟如何处置?如何通过综合利用,尽力减少由此带来的巨大损失?谁又该为决策失误买单?新客运站要不要启动问政于民程序?如何防范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厘清这些问题需要地方政府有直面现实、自我批评的勇气,吉林市不能装聋作哑,无视民意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