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论监督

新华社:查处高尔夫球场,不能一直在摸底

来源: 未知 | 时间:2014-05-21 | 栏目:舆论监督 | 点击:

网络图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19日通报北京等地5起顶风新建、拒不停工高尔夫球场案件。值得叫好,值得期待,更值得思考。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却仍难制止各地违法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
  事实上,1997年5月,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就明确禁止征用耕地、林地和宜农荒地建设高尔夫球场。2004年国家再明令禁止各地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随后连续发出禁令,但大都执行不力。十几年来,仅全国性通知、禁令至少发了12次,12道“金牌”形同虚文。法令规章不停地发,执行力却停滞甚至萎缩,其后果是严重的。有法不依,不如无法;有案不办,必留后患;办而无果,险于纵火。希望查处这5起案件,是一个真正的开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性大,一些规章制度确实离不开必要的弹性。但弹性必须是阳光下的弹性,否则,也是对公信力的伤害。2011年4月,11部委签发特急的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成立工作组,将本地区所有球场名单及违规球场清理整治情况汇总,当年6月底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3年过去了,无论有关各部委还是“高尔夫大省”,均没有任何信息公开。
  不能说有关部门不努力,但一次次对高尔夫球场的“摸底”调查,最终无果。
  200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6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尔夫球场建设情况调查摸底;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委对高尔夫球场摸底;2012年,环保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在全国地下水调查评估中,对垃圾填埋场、高尔夫球场进行摸底……一直在“摸底”,一直摸不到底。公众亦有议论,高尔夫球场“靠山”是谁?这个“骨头”为何这么难啃?一次次“摸底”的财政预算支出如何公开?难怪高尔夫球行业资深人士也认为此事最奇特:“中国高尔夫的提速期恰恰又与政策禁止期高度啮合。”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高尔夫本身没有黑白。但以违建为主的球场,尽管账面上70%亏损,但通过球场与房地产捆绑、球洞与所谓“精英高端人士”捆绑、“球”事与招商引资捆绑,“即使零地价也赚钱”。这背后透支的是子孙的衣食未来。2013年公布的二调数据显示,北京可供开垦未利用土地已近枯竭。而此次通报的北京老河湾投资有限公司,却违法占地900亩,其中基本农田达828亩。坊间有传说,以天安门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车程,不一定看到多少庄稼,但18洞球场超过100家。在“塞上江南”宁夏河套平原,三弦(宁夏)世界穆斯林城公司以建生态园为名,违法占地2083亩,其中耕地1240亩,建高尔夫球场。业内公开数据表明,我国高尔夫球场的草坪维护面积比美国大近一半,且我国高尔夫球场“高、大、全”,高档次俱乐部、酒店、会所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所谓“高尚运动”,置法律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行业责任、专业责任于不顾,最终败坏的恰恰是高尔夫运动发展的行业形象和道德底线。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