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管理干部关乎国家发展和事业成败。毛泽东同志曾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数十载春秋弹指而过,伟人宏论言犹在耳。吏治兴则国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从严管理干部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是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紧迫任务。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种种不良风气在党员干部队伍当中恣意蔓延,不断侵蚀着党的健康肢体,破坏着党的执政根基,让从严管理干部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考验党的执政良知和智慧的焦点问题。
从严管理干部,要手口并用、软硬兼施、恩威并济。既要谆谆教诲,更要重拳打击;既要苦口婆心,更要严厉惩治;既要正面引导,更要反面警示。既要求取一时之急效,更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注重总结经验和规律,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惟有如此,才能让行止不端、品德欠佳的干部看到贪路坎坷,进而悬崖勒马;让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干部看到前途光明,进而奋力作为;让追求幸福、渴望公平的广大群众看到希望和曙光,进而信心百倍。
从严管理干部,既要注重正面教育,更要强化反面警示。要通过宣讲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端正思想和作风,贯彻群众路线,抵制错误思潮,为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凝聚正能量。同时,要客观辩证地认识评价正面教育的作用和局限性。通常,正面的说服教育,对于广大秉性纯良的干部,无疑是有用的。然而,对于那些理想信念淡化、人生定位脱轨的投机分子而言,这种教育的作用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实践证明,吏治能不能见效,关键取决于有没有动真格出狠招。对于这些人士,严厉打击才是更为有效的办法。只有持续不断形成高压态势,打虎拍蝇营造肃穆氛围,才能取得令行禁止的效果。
从严管理干部,既要追求立杆之效,更要追求长远之利。在欣喜地看到吏治好转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年来国家在吏治方面欠账较多。如,一些地方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借口,让选人用人程序空转,制造“近亲繁殖”现象;一些地方在联系和服务群众过程中,以干部主观臆想代替群众意愿诉求,以“官众”代替群众,雷声大雨点小,逃避群众知情监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同时,要清醒地预见到,“运动式”反腐功在治标难以治本,虽能大快人心且收到急效,却很难摆脱周期性发作和反弹的规律。惟有将反腐肃贪的成功经验、有效做法,加以巩固和深化,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三结合、多部门上下左右联动配合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树善政除弊制,才是长久之策、治本之策。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带头贯彻落实干部条例政策,严把选人用人关,营造正确的用人导向,健全良性选人用人机制,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要健全完善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干部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功在平时、防微杜渐。执法执纪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巡视督查制度,形成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预警机制和常态化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给国家带来长期的清明吏治,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持久的生机和活力。
明朝改革家张居正曾言:“吏不治则民慢,吏贪则民苦,要治天下,当从吏始,不严,何以治之?” 一语道破了从严管理干部的个中利害,值得我们认真揣度。从严管理干部,既是对党和国家负责,也是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唯有动真碰硬,才能激浊扬清;惟有革除弊制,才能荡涤乾坤;惟有树立新规严规,才能取得持久之效。
(作者单位:中共吕梁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文章来源《求是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