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频爆平仓危机,只是这轮债务风险释放背景下的一个缩影。2018年尤其是4月以来,无论是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部分资管产品偿付困难,还是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都是去杠杆、强监管背景下债务风险加速暴露的体现。机构普遍认为,局部债务风险短期难缓解。
违约事件难言终结
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认为,2018年是债务清算进一步触及核心的一年。随着资管新规靴子落地、非标表外融资收紧,去杠杆从金融体系进入实体经济,债券违约风险主体从非上市公司扩大到上市公司;从中小民企、产能过剩行业国企扩大到大型民企、大型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来源也从行业景气度下行演进到再融资难度加大。
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表示,这轮违约集中事件有两个特点。一是密集爆发、突发性,其中有部分超出预期,无征兆。如盾安集团,仅看企业财务报表,难以预知在短期内会出现偿付风险。二是范围广。除信用债外,以信托为代表的非标也多次出现偿付困难,此前保有刚兑传统的资管产品同样沦陷承压。在严监管紧信用的金融环境下,以民企为代表的相对弱势企业会持续受到冲击,信用风险或贯穿整个2018年。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本轮集中的违约事件主要驱动因素为再融资压力增大,违约潮退去需要看到融资渠道的重新放宽。非标方面,资管新规已经实施,非标融资萎缩是大势所趋。债券方面,资金表外转表内、资管产品净值型转型均伴随着对信用风险容忍度的下降,净融资很难大幅上升,表内贷款亦受资本金、行业政策、风险偏好等制约,除非有进一步政策支持,短期内或难以弥补再融资缺口。
机构谨慎
随着债务风险逐步释放,以及各方采取措施将影响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有机构人士认为,最危险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
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表示,从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股、汇、利率债先后进行压力卸载,一系列风险在可见可控的过程中完成释放。时至今日,去杠杆已由上半场逐渐过渡到下半场,转向对债务驱动型的实体经济部分去杠杆。所以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我们所面对的一系列信用债违约危机,充其量算是本轮债务清算的尾部风险释放。随着债务清算正越来越接近核心,也就意味着清算越来越接近尾声。
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表示,短期来看违约必然会对市场参与者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少量有序违约对建立市场化的定价估值体系、完善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充实评级违约率数据库均有积极意义,也是对现有制度规范、机构和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自我校验,有利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相信在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信用收缩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而“违约潮”大概率在一个季度内退却。
具体到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机构短期依然相对谨慎。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引发本轮信用危机的因素尚未转变,信用利差或持续走阔。整体而言,现在的信用风险暴露仍不充分,与历史相比,现阶段的信用利差水平不高,从市场的实际反馈来看,信用利差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对于股市,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戴康分析,在融资环境偏紧、信用风险事件发生时,A股整体表现与信用风险事件的相关性不强,但从个股涨跌来看,对高杠杆公司的信心会下降。M2增速在10%以下或成常态,需要谨慎对待前期“做大但未做强”高杠杆公司。但对于筹资经营能力对高财务杠杆有强支撑、需求较旺带动当前产能扩张杠杆上行、行业属性高杠杆但具备相对融资成本优势的龙头等,宜区别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