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未知 | 时间:2014-05-11 | 栏目:人物访谈 | 点击:次
访谈简介
深化改革 四川定有新作为
简介: |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省长魏宏就“深化改革四川定有新作为”的相关话题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 |
访谈背景
2014年,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履职次年,也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当下,改革已成中国各界共识。四川省作为我国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率先在全国探索了农村改革,率先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率先进行了城市综合改革试验,率先开展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四川必定会有新的作为。
访谈回放
主持人
有位叫我爱薄荷糖的网友向您提问,省长您好,我注意到“多点多极支撑”是四川省特有的发展战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这个战略前面又多了“深入实施”几个字,请问这项战略为四川省的发展带来哪些新气象?成都经济区是否已经具备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的条件?
嘉宾魏宏
“多点多极支撑”确实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把握省情特征,根据四川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的。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作为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有着丰富的内涵。多点,就是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点;多极,就是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个战略的基本构想是三句话:“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
嘉宾魏宏
提升首位城市,就是支持成都领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中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 着力次级突破,就是推动有条件的市(州)加快发展,力争到2017年形成10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5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的市(州)。 夯实底部基础,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力争到2017年有一半以上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40个左右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
嘉宾魏宏
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确实给四川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气象。 一方面,全省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尽管去年经济发展遭遇诸多困难,但是各地加大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实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9%;粮食实现“七连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8%。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过两万亿元的经济大省中处在靠前位置。 [19:07]
嘉宾魏宏
另一方面,全省一批新兴增长点、增长极正在崛起。去年,全省新增GDP过千亿市(州)3个、总数达到12个,新增GDP过100亿的县(市、区)12个、总数达到97个,21个市(州)中有17个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省平均增速。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加快,新增国家级开发区2个、总数达到14个,新增省级开发区4个、总数达到44个。扶贫攻坚深入推进,大小凉山彝区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建设251个2.21万户,藏区实施连片扶贫开发试点8个,秦巴山和乌蒙山区启动实施76个连片扶贫开发、376个整村推进等项目。这些举措都有力支撑了五大经济区加快发展。
嘉宾魏宏
关于刚才你还提到成都经济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有没有条件的问题,我这里也作个回应。以成都为核心的成都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资阳、遂宁、乐山8市,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腹地面积最广、聚集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 这里有一组数据:成都经济区面积占全省的16%,承载了全省45.8%的常住人口;去年,经济总量达到1.62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2%。成都经济区的发展确实对四川发展全局举足轻重。 [19:07]
嘉宾魏宏
我们提出成都经济区要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是分析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的发展经验,又充分考虑四川发展的实际和现实需要。在很大意义上,如果成都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抓好了,大都市经济区形成了,四川就可以形成“一圈带动、四区鼎力”的发展格局,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市群,大多具有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优越、拥有核心增长极或区域增长中心、具有完整城镇规模等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分工协作合理高效、基础设施网络发达等特征。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成都经济区要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是有条件的。
嘉宾魏宏
二是成都经济区的产业基础较好。成都经济区产业体系完善,电子信息、重大装备、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市场辐射能力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中,成都市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德阳市是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绵阳科技城是国务院唯一批准建设的科技城。 三是成都经济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完备。以成都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加快完善,已建成全国主要区域航空枢纽和大型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城市,双流机场是全国第四大机场;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是西南地区首条开工建设的城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今年就将全线竣工通车。 四是成都经济区科技人才优势较强。全省普通高校、科研机构、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400多万各类人才绝大部分集中在成都经济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规模和集聚度居于中西部前茅,科教优势明显。成都是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城市科技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6位。 五是成都经济区经济外向度较高。超过2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户,对外经贸合作领域和规模居内陆地区前列;有10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双流机场国际航线达到71条,蓉欧国际快铁运行良好,成都是中西部地区首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
嘉宾魏宏
我们深知,改变四川这样一个大省发展局面特别是解决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包括建设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但只有朝着既定的战略、科学的规划务实、求实、扎实地干下去,必会逐渐见到更大成效。
主持人
网友“我对烟草很了解”向您提问,他说,去年,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今年年初,首次听到了“成都西部内陆自贸区”的说法,这是否意味着成都将是中国首个内陆自贸区?成都的优势何在?
嘉宾魏宏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后,后续哪些城市再获批自贸区试点,目前各方面都很关注。 你可能也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指出,自贸区建设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
嘉宾魏宏
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贸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 从这些精神可以看到,中央在考虑自贸区建设上,主要是希望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央的态度非常明确,自贸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成都是四川省会,也是国家确定的西部地区的核心增长级。我们希望成都市能够成为首个内陆自贸区,目的并不是寻求特殊的政策优惠,而是希望借此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促进全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嘉宾魏宏
国家在布局自贸区试点时,应该优先考虑在西部的内陆地区。这主要因为: 一是“向西开放”是拓展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战略,特别是国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后,在西部内陆地区设立自贸区,能够有效发挥西部地区与欧洲、非洲和亚洲地区的贸易通道和核心枢纽作用,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协同开放,形成沿海沿边与内陆开放互动机制,构建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格局。
嘉宾魏宏
二是在西部内陆地区设立自贸区,通过深化改革,在投资、贸易、金融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将有利于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内陆开放高地。 三是内陆开放的重点在于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在西部内陆地区设立自贸区,就是要在西部内陆地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规则体系,结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使西部内陆地区实现在发展中转方式,在增量中调结构,在创新中促升级。
嘉宾魏宏
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和人口大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发挥着承南接北、通东达西的重要作用。成都是成渝经济区规划的特大城市,是成渝经济区的两大核心经济增长极。在西部设立内陆自贸区,成都市应该成为首选城市。
嘉宾魏宏
成都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位于国家向西向南发展的贸易枢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群核心城市,距欧洲主要港口比华东近1000余公里,在内陆地区区位优势明显。 二是交通物流优势。成都立体物流网络发达。双流机场已与58个国际(地区)城市通航,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作为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直接汇集铁路7条,“蓉欧快铁”是中国至欧洲最快的铁路货运班列。 三是经济优势。去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均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分别占四川的35%、49%,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西部第一。成都高新区去年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四、西部第一,成都高新综保区去年在全国综保区排名第三、西部第一。 四是国际化优势。成都国际化水平位居内陆城市前列,已有24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位居中西部城市之首。有10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馆,位居全国第三;与20个国家的2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随着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等知名会展活动举办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定期举办,城市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19:11]
主持人
网友“草莓berry”提问说,请问省长,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何时启动?您提出的“发展旅游业要新发展新突破”是否意味着四川的旅游经济将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嘉宾魏宏
四川藏区是我国除西藏之外的第二大藏区。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人间瑶池”的黄龙和“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等3个世界自然遗产,有号称“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的稻城亚丁等4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 这里生态文化独特,有令人陶醉的冰川、森林、草原、湖泊、高山、峡谷等自然景观,有让人着迷的康巴文化、藏羌文化、“走婚”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全省50%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分布于此,是我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过去由于受诸多条件制约,我省藏区整个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资源保护完整,应该说是有潜力成为中国西部旅游高地、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一块区域。 近些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藏区旅游发展。去年,全省藏区共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旅游业正在成为带动我省藏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民生产业”。借助藏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和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利好政策,我们正积极研究制定《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与西藏、青海、云南等省区的友好合作,积极策划“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今年,我们将重点打造10条旅游精品线路,打响“大熊猫、大九寨、大草原、大香格里拉”等四大旅游品牌,正式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在四川旅游经济发展方面,我们明确提出要有新发展、新突破,将旅游发展作为我省整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板块,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 [19:16]
嘉宾魏宏
一方面,四川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来看,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居全国第一,有4000多处旅游资源,国家级以上的资源400多处,而且自然资源品质高、人文历史厚重、红色景区多、民俗风情自成特色;从旅游业发展的条件来看,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千多公里,居全国第六;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共开通141条国内定期航线和71条国际(地区)航线,11个支线机场相继建成,游客进出更加通达便捷。近年来旅游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网络、通讯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也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嘉宾魏宏
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产业是综合性的大产业,抓住旅游经济这个“牛鼻子”,将极大地促进四川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旅游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是连接投资与消费、产业与就业、生产与生活的综合性产业,抓好了确实好处多多。 今年,我省提出要全力打造四川旅游经济升级版,我们将鼓励全省各地通过改制、重组、兼并等形式,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努力打造旅游经济大区域,如积极支持大成都区域,着力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推动大峨眉区域,全力打造“大峨眉旅游观光度假区”;着力培育新的旅游业态,如山地旅游、运动休闲、康养休闲、森林度假、民俗文化休闲等,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我们欢迎各方面有识之士参与四川旅游发展,也邀请海内外的网友朋友们多到四川旅游观光。好玩的四川,必将给你们留下特别美好的记忆
主持人
网友“迷你考拉”向您提问,最近,北方大部分地区深受雾霾天气的影响,各地也都在纷纷出台相应的应急预案,听说四川将“治理盆地雾霾污染”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不知道四川在雾霾的防护和治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可以分享?
嘉宾魏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频频发生的雾霾污染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环境的担忧。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扫除雾霾污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确实需要我们出实招、下重拳保护好生态环境、解决好大家的“心肺之患”。 四川盆地由于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周受高山阻隔,盆地中形成的雾霾往往难以一时消散。四川由于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机动化同步加速时期,雾霾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彻底改变,治理的难度和代价也会相当的大。
嘉宾魏宏
去年12月,省政府与国家环保部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向全省人民许下了空气质量改善的庄严承诺。今年省政府提出,“要以打攻坚战的决心,打持久战的韧劲,下功夫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盆地雾霾污染等突出问题”。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大气规划实施方案”、“灰霾八条”和“大气42条”等硬的措施,积极开展灰霾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我们主要有以下打算和做法: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减排。去年,我省开展了以“减排、控煤、治车、压尘”为重点领域环境治理工程,全面整治了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限期淘汰“黄标车”,整治城市扬尘污染。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工业企业、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重点污染治理;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嘉宾魏宏
二是严格环保“门槛”。省政府严把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严控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进一步提出五项新的大气污染控制要求,严格控制大气污染增量。 三是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四川水电资源丰富,去年我省水电装机比例达到了76.7%。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水电和新能源开发力度,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供应,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严控燃煤消费,提高燃油品质。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去年,我省开展了18家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改造,113家企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大力推进秸秆资源化等农业循环经济,推动秸秆还田、秸秆气化,以及秸秆建材、食用菌培育等综合利用。 五是积极推进依法防治。我省已将《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列入今年立法计划,今年将要出台实施。同时,结合国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积极开展我省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修改的前期调研,为污染防治提供制度保障。 [19:18]
嘉宾魏宏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在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没有人可以置身度外,治理环境污染不仅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加大力度,更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发力,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多做对环境有利的事,我相信只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城乡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重新拥有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的环境。
主持人
有位网友叫“气泡红酒”,他提问的问题是:芦山地震发生时,您是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指挥救灾的,前段时间您还亲赴邛崃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可以看出防灾减灾工作一直都是四川省政府工作的重心。请问四川在防灾减灾方面与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
嘉宾魏宏
四川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情况,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四川确实是全国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条件,一方面造就了雄奇秀美的巴山蜀水,但另一方面这里地震、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各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次高和造成损失重等特点,如5年之内我省遭受了两次地震巨灾袭击。因此,四川面临的防灾减灾的挑战和压力,是我国其他省份所少有的。
嘉宾魏宏
另一方面,四川防灾减灾体系有显著的进步。无论是汶川地震举国参与的防灾救灾机制,还是芦山地震以地方为主的防灾救灾探索,不仅凸显了巨大的制度优势,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四川的防灾减灾体系。我省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初步建立起的以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统筹规划和具有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应急指挥体系;以及以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为中心、市州为骨干、县(市、区)为基础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以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市州级应急救援专兼职队伍为支撑、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为补充,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在城市和人口密集、灾害高风险区的城镇,建立起防灾减灾的应急避难场所。
嘉宾魏宏
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提升全社会识灾、避灾、防灾、救助能力。如集中开展了科普及专业培训;组织开展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党、政、军、警、民等各条战线、各个基层单位,1200余万人次群众参加的大演练;制定了成熟的应急预案;注重了从“操作层面”去防治地质灾害。这些都在近年应对芦山地震、汛期特大暴雨洪灾和重大地质灾害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是我们深深地知道,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始终是人类不能放松的长期任务。对四川而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将继续扎实工作,不断为全国防灾减灾工作创造经验,为人类防灾减灾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网友“军徽闪烁”提问,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已然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关键词,您也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放也是改革,可以倒逼改革”。可见,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对“改革”有独特的诠释,请问,在新一年,四川打算如何下好“经济体制改革”这盘棋?
嘉宾魏宏
确实如你所说,我们认为“开放也是改革,可以倒逼改革”。虽然四川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但四川是我国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我们率先在全国探索了农村改革,率先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率先进行了城市综合改革试验,率先开展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四川必定会有新的作为。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其他领域改革有牵引和带动作用。最近,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研究和梳理了全省重大改革工作,确定了253项重大改革措施,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要方面,涉及国企改革、市场体系、开放体系、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嘉宾魏宏
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有三个基本思想: 第一是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总书记深刻的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我的理解就是,改革的价值取向一定要着眼于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改革没有意义。我们坚持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改起,抓住问题,研究问题,解决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二是注重形成新的制度体系。新一轮深化改革和30多年前的改革,其历史条件和改革基础发生很大变化。新一轮改革中,我们将高度重视形成新的制度体系和程序规范,不应该再强化“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要防止改革的碎片化倾向。省委、省政府在推进改革时,将加强全面统筹和全局性的把握,防止改革政策、制度出现部门行为、地方行为和短期行为。 第三是努力推进各项建设发展工作。改革是要破解发展的“瓶颈”,是要解决影响发展障碍。因此,改革要推进工作。我特别注意到,总理在强调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时,提出了要把握好的重大原则和政策取向,其中第一项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我的理解是,就是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深化改革一定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如果改革不能推进建设发展各项工作,改革就失去作用。有些改革方面的工作,如果现阶段对建设、发展直接关联度和作用不大,可以放缓节奏。
嘉宾魏宏
具体来讲,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我们将探索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扩大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范围,选择部分国有上市企业开展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试点; 在地方金融改革上,制定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政策,推动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完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 在财税体制改革上,进一步理顺部分税种分享关系,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深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制定出台我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 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制定我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四川省2014年本),修订我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前置要件等规定,稳步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整合重组; 在农村产权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上,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继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统筹城乡改革国家及省级试点地区继续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 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上,完善天然气综合作价方式,推行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实施车用柴油品质升级及加价政策,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在部分生产领域实施以能耗为标准的阶梯电价制度完善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研究制订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指导意见。
主持人
今天感谢魏代表做客人民网,感谢您和我们的分享。
嘉宾魏宏
谢谢主持人,也谢谢网友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