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将不为客户保密
无论下一任007由谁扮演,他都会拥有一张英俊的面庞,喜欢喝摇匀而不是搅拌的鸡尾酒,并与性感美丽的邦女郎调情。不过,这位特工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全世界我只相信自己和瑞士的银行家”,恐怕要改口了。
《中国青年报》报道,根据5月6日瑞士签署的《税务事项自动交换宣言》,瑞士境内338家银行将不再固守从16世纪起开始的保密制度——拒绝透露客户的所有事宜。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法国《世界报》如是评论。这个国土面积和海南省差不多的小国,银行业管理的离岸资产高达2.2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005年一年的GDP总量。
但瑞士银行家协会公共关系负责人指出,瑞士所签署的协议只是“政治声明”。瑞士方面尚未对《税务事项自动交换宣言》的实施制定明确细则。
储户一度在瑞士银行存款没有利息,反而需要缴纳管理费
在人们印象中,瑞士银行称得上“世界保险柜”。瑞士银行凭借其保密制度和国家中立国的特殊地位,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曾为国际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银行业管理超过1/3的国际私人财富,每年收益高达140亿欧元。一度因为吸纳的存款太多,储户在银行存款不但没有利息,还得向银行缴纳管理费。
在总部位于苏黎世一座花岗岩建筑的瑞士联合银行,人们对于财富的判断有着一套不成文的标准:25万美元的起存数,只能算是平民;25万~200万美元,勉强算是中等收入;大客户至少在200万美元。
作为瑞士最大的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的标志是三把交叉在一起的钥匙,寓意“绝对保密”。这一保密传统源自16世纪,初衷是为了保护新教徒免受迫害。
1934年,瑞士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银行法——《银行保密法》。根据这部法律,瑞士银行为储户绝对保密,禁止其他人插手过问,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以及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
不过,这一最初为了保护普通德国人和犹太人的财产不被德国政府强制转移到德国银行的法律,后来却吸纳了不少纳粹的钱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偶然发现,希特勒的空军元帅、经济部长和外交部长等官员,都在瑞士银行开有账户。
当战后与盟军签署协定、清查德国纳粹的财产时,瑞士坚持不以盟军估算的5亿多美元为准,只归还了6000万美元。
这恐怕也是其他政府与瑞士银行矛盾的开始。起初,瑞士银行占尽了上风。对于战争中遇难的犹太人的存款,瑞士银行最初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了部分赔偿,而凭借保密制度将大多数钱隐匿起来。直到1998年,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瑞士银行与国际犹太组织达成赔偿协议,支付了12.5亿美元。
这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客户关系,也让瑞士银行不断卷入贪腐和逃税的丑闻。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尼日利亚前军事独裁者阿巴查等政治人物,都曾因在瑞士银行存放不义之财而被冻结资产。
连一再公布财产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被传言有400亿美元存放于瑞士的银行账户。根据克里姆林宫的公开声明,普京2013年的收入仅37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64万元。
2012年,希腊杂志《热门档案》公布的一串名单,更是引发了希腊的政局震荡。根据报道,希腊有2059名精英人士在瑞士汇丰银行拥有私人账户,其中一些账户的金额高达5亿欧元。
如今,在电影作品中,凡涉及洗黑钱、贪腐的题材,都少不了瑞士银行的影子。好莱坞大片《华尔街之狼》中,瑞士银行接受了莱昂纳多饰演的华尔街银行家足以装满一汽车的黑钱。香港电影《赌神》中,一张瑞士银行的本票成了用以下注的终极筹码。
更多避税天堂也因效仿保密制度而诞生。欧洲小国卢森堡只有53.9万人,却有130家银行。2012年年底,这些不透明的银行系统持有的存款约为3500亿美元,这意味着每个居民有65万美元存款。
大国间“合纵连横”式讨伐,银行界“斯诺登”不断泄密
5月6日召开的欧洲财长会议成为压垮保密法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个会议上,瑞士等47个国家签署了《税务事项自动交换宣言》。它的前身是在今年2月举办的G20财长及央行行长峰会上,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银行信息自动交换系统”的全球标准。
在欧洲财长会议上,34个经合组织的成员和巴西、中国、新加坡等13国共同签署宣言,承诺允许政府收集并与其他签署国每年自动交换纳税人的银行账户信息,包括银行存款余额和用于计算资本收益税的股息、利息等收入。
而在过去,一国政府要打击利用海外银行账户逃税的违法行为,所要遵循的程序十分复杂,而且一些国家以保护客户隐私为由,不愿意合作。
在大国间“合纵连横”式讨伐的同时,不少“孤胆英雄”也为瓦解保密制度添砖加瓦。
摩洛哥人埃尔韦·法尔恰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银行界的“斯诺登”曾是瑞士汇丰银行的一名职位不高的电脑技术员。2008年,由他泄露的数据在银行及欧洲政治人士及富裕阶层中引发了不小的混乱,涉及127311名客户,其中包括6313名涉嫌逃税的法国人。
他的前同事指责他“从来不会免费给别人东西,总是索取,算不上罗宾汉”。但法尔恰尼还是受到了法国政府的保护——除了安排他在欧盟从事计算机项目的研发,还给他配备了3个贴身保镖。
如今,这个泄密者摇身变成反腐英雄。瑞士调查者到处搜寻他的下落,西班牙人将他逮捕入狱,他还声称自己曾被以色列摩萨德特工绑架,后者迫切地想要一窥法尔恰尼在日内瓦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工作时窃取的客户数据信息。
另一位告密者布拉德利·伯肯菲尔德的经历听起来就像“无间道”。他先是以瑞士银行家的身份帮助美国富豪偷税,接着在2009年美国要求瑞士联合银行进行避税调查时立下大功。
对于这样一个令人“爱恨交加”的功臣,美国政府的做法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首先对其偷税行为判处31个月监禁,紧接着赠予高达1.04亿美元的奖励,相当于每坐一天牢,就能获得高达11万美元的“薪酬”。
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就以强硬的手段,要求瑞士银行放弃保密传统:2001年借着“9·11”后反恐的理由,迫使瑞士公开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2009年要求瑞士联合银行展开避税调查,并取得高达7.8亿美元的罚金和上千份客户信息;2010年通过了《海外账户纳税法案》。
步步为营之下,瑞士银行所固守的保密制度成了一些人眼中的“过街老鼠”。2011年,瑞士与英国达成协议,由瑞士代扣英国客户的存款税;俄罗斯也与瑞士达成了公开俄罗斯人账户信息的相关协议。
如今,《税务事项自动交换宣言》的签署意味着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终结。一位学者说:“这是瑞士联合银行的末日,没人再相信瑞银的账户。”
公开信息将会是局部、谨慎的公开
保密制度的废除已经是大势所趋。就连全世界最缄默不语的离岸避税天堂——开曼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以及加勒比海其他英属领土——也于2013年宣布,将开始分享银行账户信息,不过它们依然保留着极其不透明的企业登记制度。
从卢森堡首都大雨滂沱的街头,到加勒比海英属维尔京群岛波光粼粼的小湖,各国官员都在手忙脚乱地抹除允许偷税的污点,并试图在不赶走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外国客户的同时,改变守密的做法。
如今,瑞士银行已经开始塑造亲民的形象。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瑞士银行的员工守则堪比时尚指南——从西装的选择到睫毛膏、粉底甚至指甲油的颜色,都能在里面找到实用的技巧。“这里的银行业更注重服务的品质与客户的感受。”报道说。
“瑞士银行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种见利忘义的急躁心态,事实上他们的运行状态非常平和。”5月10日,曾任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首席代表的刘志勤说。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瑞士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存钱容易取钱难,存钱时逐项填写的包括个人电话、家庭住址、配偶电话等繁琐的信息,取款的时候也必须完整地恢复出来,一丁点儿错误都可能使得个人的资产成为永远取不出来的“死账”,“许多富人往往有多套房产、多个电话,换来换去,最后自己都记不清楚当初填的是哪一个”。
“这样的事情确实是发生过的。”刘志勤说,“一个台湾的富商,至今都在为取不出来的几百万美元而郁闷。”
就在人们为瑞士银行保密法的废除“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瑞士银行家协会公共关系负责人沃纳却表示:断言瑞士就此彻底告别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为时过早。
据说,在签署《税务事项自动交换宣言》的同时,瑞士也正在逐步放弃银行保密法。瑞士私人银行协会主席米歇尔·德罗贝尔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透露:瑞士计划于今年6月举行国民院(下院)会议投票对此表决。
或许是害怕客户大量流失,瑞士银行家协会还保证说:“只有所交换的信息只用于税收目的,瑞士的银行才愿意与其他金融中心自动交换信息。”协会同时要求,信息交换应当“互惠”,并且对以往的“不遵守”、即没有缴税的资产要有“公平的解决方案”。
“可以肯定的是,公开信息将会是局部、谨慎的公开。”刘志勤分析,“应该具有针对性,并且在当事国双方政府协调下进行。”
文章来源《中评网》